得了直腸癌,想要保肛需要滿足哪些條件?

木瓜健康 健康 (404) 2021-05-09

近年來,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、生活壓力的增大、飲食過於精細等因素,大腸癌發生率也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。根據2020年最新的全球腫瘤統計結果,大腸癌發生率已成為僅次於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見癌癥。

大腸癌根據部位可以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,其中,直腸癌發生率高,且多為低位直腸癌。

低位直腸癌,是指腫瘤位於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腸,大概距肛門8厘米以內。目前,手術仍然是治療直腸癌的主要手段,但又由於直腸與肛門相連,手術治療直腸癌時,是否保留肛門就成為患者十分關註的問題。

肛門的去留對我們生活有何影響?如果想要保留肛門,又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?

低位直腸癌的“傳統手術”

如果把直腸比作一個臘腸,切掉中間有病竈的那一段,再把留下的兩段接上,這就是保留肛門的手術,保留下來的那段連著肛門的直腸,就是“殘存直腸”。

殘存直腸的長度越長,將來肛門功能的恢復就會越好一些;殘存的直腸如果長度很短,非常靠近肛門,即使把兩端的腸子接上,將來的肛門功能也會大打折扣。

其中,中位、高位直腸癌可以考慮保肛手術,術中切除有癌竈的腸段,再把留下的兩段接上,這就是保留肛門的手術;而對於低位直腸癌來講,如果距離肛門很近,且處於進展期,就無法保肛了。

這時,則需要把病變腸道連同遠端肛管全部切除,然後在肚子上造“人工肛門”,術後佩戴造口袋收集糞便。從此,糞便不是從肛門出來,而是從肚子上挖好的孔裏出來,這將給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,很多患者無法接受。

那麽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,有什麽易被低位直腸癌患者接受的新治療模式呢?

低位直腸癌的“觀察等待策略”

所謂的“觀察等待策略”,就是在放化療後8~10周進行一系列診斷性檢查,包括直腸指診檢查、內窺鏡檢查和磁共振成像檢查,然後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手術。

如果任何一項檢查中都檢測不到腫瘤,說明患者得到完全的臨床緩解,那麽就可以選擇觀察等待方案。

據全國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顯示,相比過去國際的標準治療方案來說,低位直腸癌觀察等待策略,將腫瘤完全消失的概率,由原先的17%增加到33%,即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機會讓腫瘤完全消失。同時,由於方案的不斷更新優化,放化療殺腫瘤的概率可提高到50%以上。

對於患者來說,腫瘤消失的幾率越大,手術開刀的必要性越小,保住肛門的機會也就越高。從一定意義上來講,觀察等待方案使部分患者免於外科手術,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。

“觀察等待策略”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

1.難以行保肛手術的患者

手術是金標準,可以切除所有病竈,可以進行手術保肛的患者,不建議選擇觀察等待。

對於無法進行保肛手術的患者,醫生需仔細查體,結合各項輔助檢查結果,綜合分析評定,並遵循需遵循“保命第一、保肛第二”的原則,在不影響根治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。

2.有強烈保肛意願的患者且腫瘤不宜過大

對一些患者而言,如果無法保肛,會給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帶來重大打擊,甚至會有患者覺得失去了肛門仿佛失去了做人的尊嚴。當患者有強烈的保肛意願,且病情允許時,可以選擇觀察等待。

另外腫瘤的大小決定了腫瘤有多大概率會完全消失。在腫瘤過大的情況下,僅通過放化療使其完全消失有一定困難,不建議選擇觀察等待。

3.腫瘤對治療反應明顯

患者在放化療期間需醫生進行療效評估。如果放化療做完之後,腫瘤沒有任何改變的,那麽患者則不應繼續等下去。趁在還可以開刀的時候,在放化療之後6~8周的時間窗內,采取手術治療。

4.患者有很好的隨訪依從性

據“國際觀察等待庫數據”顯示,全球1000例患者,約有四分之一在觀察等待期出現復發,其中88%的患者復發是在放化療之後的兩年內,另外96%的復發局限在腸壁內。

因此選擇觀察等待的患者,醫生需對病情進行密切監測,不遵循醫囑及密切隨訪,後果不堪設想。

總體而言,低位直腸癌並非一定就要切除肛門,但保肛的前提是精準評估腫瘤情況、患者身體狀況及意願,並根據不同分期選擇不同的保肛方式,做到精準手術,保持術後的密切隨訪,這些要點都是缺一不可的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