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秒墜落速度4.9公裏,祝融號成功登陸火星

鐵血觀世界 科技 (676) 2021-05-15

中國首次對遙遠的火星進行探測,“天問一號”探測器是其中主要的工具之一。該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,在太空飛行了7個月之後抵達了火星附近。由於是首次探測火星,“天問一號”並沒有隨即展開登陸工作,而是圍繞著火星飛行了三個月。如今,“繞、落”的任務已經完成。

此次執行登陸火星任務的並不是“天問一號”,而是著陸器“祝融號”火星車。該車總重240公斤,高1.85米,由6個輪子驅動前行,以太陽能電池作為動力來源。“祝融號”看起來非常小巧,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“祝融號”攜帶了許多先進的探測儀器,例如有專門用於測量火星溫度、濕度、風速的氣象測量儀,有對火星地表物質進行探測的表面化合物檢測器,還有一些用來拍照的多光譜相機等等。

在朝著火星降落的過程中,“祝融號”每秒墜落速度能夠達到4.9公裏。當穿越過火星的大氣層後,“祝融號”將開啟降落傘,然後靠著阻力來實現安全降落。“祝融號”所選擇的著陸區有著大講究,該地區為火星烏托邦平原,具體位置在火星北半球,重心坐標位置46.7°N 117.5°E,很適合探測器進行軟著陸。在上世紀70年代末,美國“海盜2號”探測器曾觸地於烏托邦平原,在該區域完成了科學探測工作。“祝融號”成功著落,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個登陸火星的國家。

除了地形平坦外,烏托邦平原還有著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。根據資料顯示,該地區可能儲存著大量的地下冰,水量相當於蘇必利爾湖的水量。未來人類如果要移居火星,淡水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資源之一。因此,探測水資源便成為“祝融號”的主要探測任務,這也是“祝融號”降落在該地區的另一個原因。

火星距離地球遙遠,人類要想移居火星,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時間。如今對火星的各種探測任務,能夠為未來人類移居火星提供幫助。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,人類對火星的了解會更加清晰與全面,這也為日後的移居火星提供了可能。

發佈留言